“3年来,鲁山县抚育中幼林45.24万余亩,获取栎木剩余物20万吨,助力发展食用菌8000万袋,创造经济效益4.8亿多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5月16日,鲁山县林业局局长张文艺介绍说。
鲁山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森林河南“六化”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新鲁山,争当中原“两山”理论实践样板区。目前,全县林地面积218.5万亩,森林覆盖率56%,西部山区高达90%以上,因森林绿化先后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中国香菇之都”“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长寿之乡”等与林业相关的荣誉称号6个。
鲁山县现有栎类林木190万亩,中幼林120万亩,森林抚育任务繁重。为强化森林抚育工作,发展绿色经济,该县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森林抚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相关乡镇、村分别成立森林抚育工作领导小组,层层抓实。结合实际,每年制订《鲁山县森林抚育实施方案》,分类实施、同步推进山区生态体系建设、绿色廊道建设、农田防护林、城镇社区绿化美化、林业产业、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和改造等工程。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成立5个联合督导组,分片包干,深入督导,发现问题,现场解决,有力保证了森林抚育的建设质量。
3年来,鲁山县实施中幼林抚育45.24万余亩,获取栎木剩余物20万吨,助力发展食用菌8000万袋,创造经济效益4.8亿多元;林下经济发展迅猛,林下养殖野猪、梅花鹿、鸡鸭鹅等100多万只(头),种植中药材20多万亩,年产值3亿多元;共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带动3000余脱贫户增收2000多万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森林抚育作业清理了病死、枯死树木、残枝堆积物等,降低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消除了火灾隐患,林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森林质量、森林覆盖率连年递增,森林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鸟中熊猫“黑鹳”成群栖息鲁山并在这里越冬。优良天数达292天,较同期增加91天,全县青山碧水、白云蓝天,生态宜居、长寿之乡的生态品牌优势更加彰显。
鲁山县还对县城近郊国有林区的退化防护林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了3000余亩的城望顶森林公园,给广大群众提供了集休憩、健身、康养于一体的多功能森林绿地,践行了生态文明理念。山区群众依绿致富,引进建设了绿韵巢养、桑盘织女家、清水河山居等高端民宿项目;全县2A级以上景区发展到11家,农家乐专业村发展30多个,农家宾馆2000多户,从业人员1万余人。
5月11日-12日,全省森林抚育工作现场会在鲁山县召开,与会人员先后观摩了赵村镇柳树沟栎类天然次生林疏伐(定株)抚育、尧山镇想马河栎类大径材生长伐抚育、国有鲁山林场退化防护林修复及景观改造提升等项目,鲁山县做了会议交流发言。
“鲁山作为全省重要的森林资源大县,近年来森林抚育工程项目成效显著,还利用近郊国有林区的过熟退化林分进行改造提升、建设森林公园,为全省作出了示范。”省林业局副局长师永全说。(来源:平报融媒记者常洪涛 )
鲁山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齐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