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上午,郏县王集乡刘庄村卢国进家的麦田地里,一架小型无人机喷洒农药的现场引起了周边庄稼人的注意。
现年50岁的卢国进是刘庄村邢庄自然村的种粮大户。2012年,40岁出头的卢国进正值年轻力壮,敢想敢干也有闯劲。在和妻子李雪英商量后,夫妻俩开始搞土地承包,种植范围以冬小麦、辣椒、玉米、花生为主。
从2012年到2015年,再从2019年至2020年,前后两个阶段7年时间里,虽然卢国定承包的土地面积由最初的80亩增长到230亩,但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种植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费时费力。
2021年春,连续的降雨和反常的气候使得小麦赤霉病、纹枯病高发,正值孕穗期的290亩小麦成了卢国进心中最大的牵挂。依照往年,卢国定需要赶紧找工人背起喷雾器下地打药才是,可工人难找。再者,卢国定也心疼脆生生的麦子。正愁眉不展之时,听人说起附近八里营村有专门外租打药用的农用无人机,一亩地10元人工费,师傅现场操作。简短思虑过后,卢国进决定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11日上午8点开始,不到中午12点,卢国定家的290亩小麦由无人机喷洒农药,全部实现了一喷三防。站在麦田地头,卢国定掰着指头算起了“打药帐”。“以往200多亩小麦,4个人打一遍药需要4到5天时间,用无人机4个小时就能喷洒定,时间省下了一大半。再者机器操作,我也不用忙慌着跑来跑去的找工人,工人现在也不好找。”嘿嘿一笑的卢国定没敢当众把心里的想法全说出来,人工打药,齐膝的小麦麦秆免不了会被工人来回的转身摩擦给弄断一些;用上无人机,均匀喷洒过后的小麦不会损坏一株。
按照计划,卢国进准备再用无人机喷洒两次农药,加上之前的两次人工打药,后期小麦防病、抗倒伏、抗干热风应该都不成问题,亩产900斤也有保。
“以前远远的见过别人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还觉得稀奇。这次用完无人机,才体会到现代机械化的好处。今年用上无人机,咱也迎个丰收年。”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卢国进对今年自家夏粮丰收充满期待。
编辑:李亚民
审核:王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