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沈丘县周营镇西李口村,脱贫光荣户中年妇女刘建真兴奋地告诉笔者:“多亏了公路局驻村书记陈辉帮忙,现如今,俺不但摘掉了贫困帽,圆了脱贫致富梦,又帮助发展订单白玉蜗牛养殖,这让俺往后增收致富奔向幸福小康生活有了保障!”
据介绍,陈辉今年38岁,他于2017年被县公路局委派到西李口村驻村扶贫,并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4年间,他在县公路管理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驻村工作队员共同的努力下,西李口行政村86户38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近几年的精准帮扶,全部顺利脱贫,绝大多数已实现稳定脱贫。
为贯彻落实好“四不摘”政策,使村上的脱贫“光荣户”持续增收不返贫。针对村里有信心发展项目,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陈辉积极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热情帮助他们积极申请相关小额信贷,引导他们选准致富产品和项目。去年,经他引进豫残联盟推广的“扶贫助残”白玉蜗牛养殖项目、养殖技术,带动村内贫困户通过发展白玉蜗牛的养殖产业,并为他们带来不错的收入。
走进脱贫“光荣户”王林义用闲置的老平房改造的白玉蜗牛养殖房。房内安装有用来增温用的小型暖气片,门口挂着保温保湿的棉帘。房间四周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排类似抽屉的水泥池,轻轻打开,里面是一只只精心培育的白玉蜗牛,三三两两悠闲地伸着洁白的触角,吸食麦麸、玉米糁、蔬菜叶等营养食材,煞是喜人。看到驻村第一书记陈辉的到来,正在养殖房内洒水、调温的残疾人王林义更是喜上眉梢,便打开养殖架,托起两只稍大的小蜗牛一边向陈辉“显摆”,一边叙说盘算着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做强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共同富裕,奔向小康生活的梦想。
“这个养殖蜗牛房内的温度必须保持在25—30℃,低于或者高于这个温度,蜗牛不但不会生长,还会大量死亡,每天定时给养殖场进行喷水、调温,保持养殖环境湿润,让蜗牛自由采食,确保蜗牛健康成长。”当日,驻村书记陈辉逐一巡回走访王瑞涛、王林义、刘建真等脱贫“光荣户”家中,逐一观察这这部分农户的小蜗牛养殖情况,并再三嘱咐他们注意掌握的养殖环节中心的关键技术要点。
据了解,该蜗牛养殖项目占劳动力较少,不占用耕地,具有成本低,回报高,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易推广等优点,且技术门槛也不算高,非常适合无劳动力及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进行养殖,同时该项目还采取“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农户前期只需投资建设养殖房,后期由收购公司提供养殖技术并负责销售,这一合作模式不仅帮助农户抵御市场和技术风险,还大大增强了农户的养殖意愿,成为了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目前,周营镇李口村共有10多户贫困户开启了小蜗牛养殖产业,辐射影响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参与其中,走上了致富路。
作者 | 谢辛凌
编辑 | 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