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13个小时候后,“问天”实验舱与“天和号”核心舱于成功实现对接。目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正按计划进入问天实验舱展开下一步的工作。消息一出,各国密切关注。
印度媒体称,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唯一一个拥有在轨空间站的国家。
俄联邦委员会航天工业立法监管专家委员会副主席瓦连京·乌瓦罗夫向中国同事表示祝贺。他称,中国航天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具有前瞻性和丰富的经验。
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实现交会对接后,空间站的面积将明显增大,而一些科学研究实验也可以陆续开展。此前,有27个国家向中国递交了利用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的申请,不过最后只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得到了批准,美国等十余个国家的项目被拒之门外。中方已经明确表示欢迎外国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那么谁会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外国航天员呢?
有观点认为会使俄罗斯航天员,或是德国宇航员马蒂亚斯·毛勒、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佛蕾蒂,因为此前他们已经在我国和航天员们进行了共同训练。不少外国航天员还会说中文。
外媒称第一个登陆中国空间站的外国人,可能是挪威科学技术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的研究主管特莉西亚·拉罗斯博士,她的实验项目“肿瘤与太空”未来会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实验研究。
在入选我国空间站首批科学试验的17国23个机构9个项目中,拉罗斯博士的“太空肿瘤”实验项目的确包括在内,该项目将对癌症病因的理解产生重大科学影响,并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早在2017年,德国中部马格德堡大学的重力生物学和转化再生医学教授达尼埃拉·格里姆领导了一项测试太空中甲状腺癌细胞行为的实验,由中国的“天舟”货运飞船搭载升空。
拉罗斯博士称:“我们的计划是,将来自同一人的健康组织和癌症组织的3D干细胞类器官发送到太空。我们将研究突变,并研究失重和宇宙射线对细胞DNA的影响。”。
拉罗斯博士的推特页面上还有正在进行初步飞行训练的照片,今年4月份,拉罗斯博士还发文称:“我离载荷专家又进了一步”,在国际空间站中,载荷专家是一个极为常见的职务,他们需要经过航空与航天训练,并进入空间站做实验。
“问天”实验舱发射的前两天,拉罗斯博士转发了关于中国空间站的推文,并表示,自己很希望被选上进入中国空间站做实验,她还提到自己可能会有31天的任务周期。
(本文图片均为视频截图)
天问发射成功标志着航天事业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