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金正义 裴仁宇
“现在身体各方面恢复得都挺好,米饭、稀饭都能吃了,过几天就能出院了。”光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患者邹先生告诉记者。
2月4日,光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成功为一名肝脏功能衰竭患者开展“人工肝”治疗,该治疗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光山县人民医院在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治疗水平层面的跨越式提升,也代表着感染科的整体救治水平的全面提升。
据了解,该患者为一名63岁的男性,于今年1月中旬因连日感到全身乏力、腹胀,全身皮肤及眼部巩膜黄染等,在当地乡镇卫生院治疗,无明显好转,后到光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医生迅速为其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肝衰竭”。感染科主任曾召海立即组织人工肝团队,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患者及家属当即同意积极配合,治疗团队果断执行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治疗方案。
经过3个小时治疗,血浆置换量达到了3000毫升,患者未感不适,期间,专职医护人员床边密切监测,实时依据患者检验结果、生命体征,随时调整用药的剂量、机器参数,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经过两次血浆置换术,患者全身黄染明显减轻,肝功能恢复良好,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已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光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郑冬月介绍:“‘人工肝’是一种内科治疗方法,不是外科手术,目的是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简短来说,就是将血液通过动静脉通路,采集后输送到专业仪器中,通过仪器将血液中的部分毒素清除,再将已清除后的血液混合新鲜冰冻血浆输入体内。‘人工肝’在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该技术在我国多省市临床上得到了应用拓展,总体原则为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