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发展,建立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检测和通报制度,探索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9日,在宜阳召开的洛阳市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现场会上,透露出不少好消息。
洛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一段时期,洛阳将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水平。
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
坚持优先保障、政府主责、内涵发展、改革创新的原则,根据全省工作安排,及时启动创建工作,加快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经过3—5年的努力,创建一批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县区。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发展
采取“名校+薄弱校”“名校+乡村校”“名校+新建校”等多种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教师流向均衡,实现集团内各校在队伍建设、教学教研、考核考评等方面一体化融合发展,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将成员校打造成新的优质学校。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以确保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和人民性为目标,理顺全市现有“公参民”学校体制机制,全面规范公有教育资源的使用。建立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检测和通报制度,实行一地一案、一校一策,落实民办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按照“去增量,消存量”的原则,通过停审批、缩规模、减计划等办法,推动实现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属地化管理,促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压减至5%之内。
广泛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创建活动
去年以来,洛阳市有7所学校被评为省首批示范校,19所学校被评为省首批特色校,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洛阳将持之以恒加大创建工作力度,争取更多学校入围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
做好“双减”工作
洛阳不仅要“打好校外减负治理组合拳”,还要“练好校内减负提质基本功”。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扭转教育“见分不见人”的偏向,以新理念、新要求构建面向未来的课程体系,抓好知识传授的基础环节、孩子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价值观塑造的根本环节,推动育人育才相统一。一方面,要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本领为目的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现教师在课内应教尽教,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高效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作业管理,强化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和总量,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测。
提升课后服务
今年以来,洛阳大力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下一步,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同时,要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各学校要根据课后服务开展情况,修订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等方式,保障教师学习、备课时间及休息权利,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探索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实践、兴趣小组、多彩社团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拓展课后服务渠道,进一步强化学校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本地社会资源,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区等事业单位和公益性专业机构,以及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退休教师、大学生、学生家长等参与校内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