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于彦鹏/文图
2023年1月5日下午,安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安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红伟在大会上代表市人民检察院作工作报告。
李红伟说,2018年以来的五年,是安阳检察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职责使命的时代召唤,面对多重改革的机遇挑战,面对检察职能的深刻调整,全市检察机关牢牢把握“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总体要求,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实现了观念重塑、职能重构、士气重振、局面重开,谱写了新时代安阳检察从转型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牢记国之大者,以服务大局的实干实绩彰显检察担当
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批捕1156人,起诉2060人。2022年全面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促进“严管”制度化,不让“厚爱”被滥用,目前在办10件,办结6件。针对一些涉企案件长期“挂案”,督促办结21件,为企业卸下包袱、减轻诉累。
主动服务打赢“三大攻坚战”。严惩破坏金融秩序犯罪,批捕345人,起诉496人;批捕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193人、起诉269人,最大限度追赃挽损。选派27名优秀干警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贫困村13个、软弱涣散村8个,1名干警被表彰为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依法起诉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蝇贪”65人。加大对生活困难对象的司法救助力度,发放救助金630.4万元,有效防止因案致贫、返贫、增贫。严惩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批捕167人、起诉544人。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全面贯彻“六清”要求,坚持“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原则,市检察院对涉黑恶案件逐一严格把关,批捕307人、起诉805人,移送“关系网”“保护伞”线索160件,促进深挖根治。
厚植民生之本,以司法为民的实际行动诠释检察情怀
倾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批捕17030人、起诉34421人。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严重暴力犯罪,批捕932人、起诉1216人。加大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打击力度,批捕1707人、起诉2765人。与市场监管局等联合开展涉食药犯罪“四个最严”专项行动,批捕147人,起诉519人,保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发挥检民“连心桥”作用,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185件。组织干警1200余人次深入农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加大对生产、销售伪劣种子、农药等危害粮食安全、农资安全犯罪打击力度,起诉15人。扎实开展公益诉讼服务乡村振兴专项监督,办理涉乡村公益诉讼案290件。
扎实做好涉检信访工作。不断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受理群众信访10535件,7日回复率和三个月答复率均为100%。两级院领导带头办信办案,批阅群众来信1215件,办理信访案件834件,面对面接谈信访人8620人。市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
悉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批捕535人、起诉947人。184名干警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宣讲1549场次,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市检察院被表彰为全省青少年维权岗。
秉持客观公正,以精准监督的法治追求践行检察使命
刑事检察更优。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依法监督立案303件、撤案333件,纠正漏捕627人、漏诉846人,提出刑事抗诉144件。合力推进反腐败斗争,起诉监委移送职务犯罪294人,发现并向监委移交职务犯罪线索17件。持续推进查办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立案侦查18人。强化刑事执行监督,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564人,监督社区矫正脱管、漏管488人。
民事检察更强。对审查发现确有错误的裁判,提请抗诉、提出抗诉和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等监督意见309件;对审查认为正确的裁判,做好释法说理,引导当事人服判息诉1467件。针对执行难问题,提出纠正执行违法检察建议321件,采纳率100%。持续深化民事审判违法行为监督,提出审判程序违法监督检察建议101件。坚持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相结合,移交犯罪线索10件。持续深化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提出抗诉4件、再审检察建议82件,净化诉讼环境。
行政检察更实。办理生效裁判结果监督案件343件,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299件,提请抗诉、提出抗诉和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1件。对行政审判中程序违法提出检察建议47件,均被采纳。对行政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190件,均被采纳。整治违法占用土地212亩,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积极践行“穿透式”监督理念,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62件,均被采纳。
公益诉讼检察更好。认真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法定领域案件。立案2185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1227件、诉前磋商942件,提起诉讼138件,连续多年公益诉讼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不断丰富“生态治理+”模式,建立完善“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制,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11件。持续开展“国财国土”等领域专项监督活动,督促保护、收回国有财产和权益7100万余元。
自觉接受监督,以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提升检察公信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始终将接受监督作为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认真办理代表委员议案、建议、提案和转交案事件59件,邀请代表委员参加检察开放日等活动1395人次,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控告申诉检察、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专项工作。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重大争议或影响性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等参与评议879件次。深化检务公开,发布检察信息5289条,案件信息 4.4万条。市检察院召开“向人民报告之检察答卷”“向人民报告之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确保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
大象编辑:于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