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于彦鹏 翟晰月
12月27日,甲骨文研究与传承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安阳市文化中心召开,会议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安阳市在甲骨文研究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情况,并回答相关记者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甲骨文研究和考古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指示批示。今年10月28日,总书记在考察殷墟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在这方面,考古事业居功至伟。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自1899年发现以来,先后出土约15万片,收藏于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中国大陆约10多万片,中国台湾约3万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典等14个国家约2万多片。经过120余年,甲骨文保护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性学术课题,在甲骨文资料整理、分期断代、文字考释、商史研究、工具书编纂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阳市作为甲骨文的出土地、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近年来,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殷墟及甲骨文的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省关于甲骨文和考古工作的相关要求,担当尽责,守正创新。
安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阳向大家介绍,要持续推进甲骨文研究和传承工作。
一是加强保护研究。对全市甲骨收藏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基本摸清家底儿,安阳市各收藏单位共计收藏甲骨923片,均已进行建档管理,对研究商代文字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出版了《甲骨文常用字典》《安阳博物馆藏甲骨》等代表性著作。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励计划正在积极推进第二批评审工作。承担国家社科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考释研究”5个子课题已完成结项。举办了八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汇聚国内外文字学专家,探讨交流中国文字研究的新动向。
二是重视展览展示。持续推出甲骨文相关展览,《汉字》巡展、《图说甲骨文发现史》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商代文字展》上榜国家文物局集中推送的网上展览。《字见殷商》在仓巷街一经展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完成殷墟遗址博物馆项目主体封顶,建成开放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完成花东甲骨出土地保护展示工程。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正在推进实施,将甲骨文和考古元素融入文旅产业发展。
三是创新宣传推广。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中国文字发展史》《甲骨文成语故事》等视频资料,传播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文化。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庆日,举办“凤归大邑商之趣味甲骨文”、“甲骨文书签贺新春”等节日活动。开展“我爱甲骨文”、“甲骨学堂”“汉字精神励少年”等社会教育活动进校园,向青少年传播甲骨文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启公众考古模式,开展考古志愿者活动,创新文化传播形式。
四是推进数字化建设。“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不断完善改进,目前已进行三期建设。组织召开甲骨文数字化建设座谈会,制定甲骨文数字化建设方案,联合相关数字化科技公司挑选安阳博物馆甲骨进行三维数据信息采集,推进“全球甲骨文数字化建设工程”。截止目前已完成安阳博物馆甲骨315件及部分带铭青铜器的三维数据采集工作。并与夸克合作,通过文物图文、3D演示、音频讲解等方式在夸克百科平台进行线上展示。与腾讯公司启动协同助力甲骨文“破译”和传承活化合作,开启新一代数字科技助力甲骨文活化利用的新篇章。
下一步,安阳市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持续推进甲骨文研究和公共考古工作,进一步加大与国内外文博单位、科研院所以及文化企业、数字技术公司合作力度,加强甲骨文研究和传承,推动数字化建设,拓展文化传播途径,增强文化影响力。
围绕加强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推进“全球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借助科技手段助力甲骨文“破译”和传承活化等方面,逐渐完善甲骨文研究和公共考古工作,为安阳市全力打造“中华字都”、建设活力古都出彩安阳、提升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大象编辑:于艳彬